读音:gōng qīn wáng yì xīn 释义:恭亲王“奕欣”是指爱新觉罗.奕欣(1833年1月11日—1898年5月29日),号乐道堂主人,清末政治家、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,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。
清朝恭亲王的儿子是溥仪的堂叔伯。恭亲王奕欣,道光帝六子;溥仪是道光帝的曾孙,恭亲王奕欣七弟醇贤亲王奕譞之孙,因此恭亲王的儿子就是溥仪的堂叔伯。
末代皇帝溥仪的爷爷是醇亲王爱新觉罗·奕譞。爱新觉罗·奕譞(1840年10月16日—1891年1月1日),字朴庵,号九思堂主人,又号退潜主人。道光帝第七子,咸丰帝异母弟。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,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。
溥仪的爷爷是醇亲王爱新觉罗·奕譞。道光二十年(1840年)奕譞出生于北京,为道光帝第七子。道光三十年(1850年),咸丰帝即位后,封为醇郡王。
1、奕欣支持曾国藩等办洋务,但他又主张削弱地方势力,引起湘淮势力的不满;奕欣办洋务,清廷中倭仁等顽固派不满;由于奕欣权力受限,不能满足列强的要求,列强对他也开始不满。慈禧太后利用了奕欣,也给予了奕欣巨大权力。
2、奕欣是洋务派人物,支持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运动,镇压太平天国,人称贤王。清流派呼为“鬼子六”。
3、恭亲王奕欣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病逝。终年66岁。恭亲王爱新觉罗·奕欣是道光帝第六子,咸丰帝异母弟。清末政治家、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,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。
4、爱新觉罗·奕欣(1833年—1898年),号乐道堂主人,清道光帝第六子,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。恭亲王,清末洋务派首领,绰号「鬼子六」。
5、爱新觉罗·奕欣(1833年1月11日—1898年5月29日),号乐道堂主人,清末政治家、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,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。道光帝第六子,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,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,道光帝遗诏封“恭亲王”。
1、在海边共同立下诺言——不离不弃 永不分散 张奕昕 13岁 交大二附中 预初(5)班学生: 曾经有您陪伴我度过美好与痛苦时光, 您总是在我身边鼓励与支持我, 您虽然不在了,但我会继续努力完成我们共同的心愿。
1、奕欣支持曾国藩等办洋务,但他又主张削弱地方势力,引起湘淮势力的不满;奕欣办洋务,清廷中倭仁等顽固派不满;由于奕欣权力受限,不能满足列强的要求,列强对他也开始不满。慈禧太后利用了奕欣,也给予了奕欣巨大权力。
2、终年66岁。恭亲王爱新觉罗·奕欣是道光帝第六子,咸丰帝异母弟。清末政治家、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,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。
3、奕昕是慈禧的小叔子。慈禧(1835年11月29日—1908年11月15日),即孝钦显皇后,叶赫那拉氏,咸丰帝的妃嫔,同治帝的生母。晚清重要政治人物,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。
4、恭忠亲王爱新觉罗·奕(1833年—1898年),号乐道堂主人,清道光帝第六子,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。清末洋务派首领,绰号“鬼子六”。身后谥“忠”(满清宗亲谥“忠”者唯奕与多尔衮二人)。
5、爱新觉罗·多尔衮——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,阿巴亥第二子。明万历四十年(1612年)出生于赫图阿拉(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)。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。
1、恭亲王的墓地在昌平崔村的麻峪,是恭亲王赋闲时亲自选定的陵址,当地百姓至今还俗称为“六爷坟地”。小村背倚元宝山。以恭亲王的地位,当初建陵,规模应该不小。
2、晚清风云人物,慈禧太后的小叔子,恭亲王奕欣就葬在昌平,如今墓地仅剩一座石牌坊。恭亲王墓地占地1000多亩,规模宏大。
3、恭亲王的墓地在现今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麻峪村,是恭亲王赋闲时亲自选定的陵址,到现在当地百姓还俗称为“六爷坟地”。这个小村背倚的山名叫元宝山,应是以形似元宝而得名。以恭亲王的地位,当初兴建陵寝时,王陵的规模应该不小。